欢迎您的光临!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气功网 >> 中国功夫 >> 太极拳 >>

国内目前各派太极现状一览

浏览次数: 日期:2012-12-23 19:49
        此拳也称“张三丰”或“张三丰原式”,亦可所谓太极老架。当代承传人有山紫霄宫道人朱诚德(1990年服丹药羽化仙寿90岁)和国内知名家万籁生,万籁平等人。朱诚德的师承关系仅能记忆上溯四代,即朱诚德——金宗成——王理阳——吕至正。朱为武当龙门24代传人。万籁声万籁平的师承关系为,河北沧州六合门的刘德宽传赵鑫洲,赵传万氏弟兄,张三丰太极十三式是在唐代道人许宣平的太极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套路的太极拳。张三丰以前的太极拳是没有套路的,张三丰是为了便于传人才根据原理创造了十三式套路及行功次序七十二势。据王宗岳《太极拳论》记:“十三势者,挤按采列肘靠,进退顾盼定也。”认为“挤按采列肘靠”是八卦原理,“进退顾盼定”是五行原理,八卦五行原理相合即成十三式。
      2、赵堡太极拳
        赵堡三合一太极拳是一门基本保持了传统特点的太极拳种。自武当张三丰创始以来,由云游道人传山西王宗岳,王宗岳传河南温县赵堡蒋发,由蒋发将其以继承架为旨规在赵堡代代秘传下来。从张三丰到王宗岳,从王宗岳到蒋发,三者融为一体,故称三合一。至今在赵堡已有十八代传人。因以前传授择徒较严,不愿向社会公开,所以流传及影响范围都较其他太极拳小。自近代郑伯英、郑悟清、候春秀等在西安数十年授此艺后,影响颇显,国内各地及国外都有传人。
        ①赵堡郑悟清太极健身功
        本功是根据郑悟清先生之拳艺,由郑钧先生加以整理而成。
        主要代表人物:郑钧
        3、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的创造者是杨禄禅(1800—1873),杨从师陈长兴,艺精后壮年返故里永年广为传授。后到北京教拳,时人称为“杨无敌”。杨式太极拳后为适应一般人学练,几经修改,至禄禅孙杨澄甫遂定型为今日广为流传的杨式大架。杨式太极具有简洁舒展、动作和顺、刚柔内合,轻沉自然等特点。是目前同内传播较广的太极拳流派。
        ①杨式太极府内派
        源流情况:由杨露禅传富周(端王府管家),传富英,传萧公卓,传翟英波,传李正。因在清王府内传授,传授内容较多,也较精专,自成体系,且未对外传,故称府内派。
        特点与理论:共十套,计有:智捶、大架、老架、小架、太极长拳、小九天、后天法、三十散手、十三总势、太极点穴法。
        代表人物:李正。
        ②小九天
        杨式太极府内派,是杨露禅当年在北京端王府内所传,真太极套路共有十套,“小九天”是十套其中第六套。
        特点与理论:太极拳是奉道家哲学思想而创的,处处均含阴阳之道。古人把天分为九重,道家修炼又提出“天人合一”。所以,“小九天”实际上把人体喻为大自然的缩影,“人体是宇宙,天地是大人身”。人在修炼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追求“天人合一”,最终达到用人体去体会和表现大自然中的许多现象(例如风雨雷电)。当一个人修炼到高层次时,就能做到“身法疾如风”,发力注如雨,弹抖迅如雷,出手快如电”。
        主要代表人物:李正
        ③杨式传统太极拳定步十三势
        杨式太极拳是一种“以意念为生命,以口令为架式,以技击为灵魂”的古老,俗称“太极纯功”,又名“天然气功”。它的导引方法是“意外不意内”,力争做到“练拳万念要归一,眼前无敌若有敌”。以意领气要害使,克敌制胜靠奇袭。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难度大,形象美,气感强,疗效高。
        见2003年《武当》第1期。
        ④杨班侯大功架简化太极拳
        源流:杨班侯大功架简化太极拳是在杨班侯八十一式大功架太极拳的基础上,简化而成五十四式的一套易学、易练,便于推广的套路。
        特点:该套路保持了杨班侯八十一式大功架太极拳的风格,舒展大方,简洁明快。注重实用,以技击为主,且更具健身效果。
        代表人物:喻承镛
        4、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的创造者为河北大兴满族人全佑(1934—1902)。全佑最初从杨禄禅学太极大架,后拜禄禅子班候学小架,以善柔化著名。全佑子鉴泉自小从汉族,故改姓吴,从其父习小架,得其精髓,并有造就,后在北京、上海广为传授,从习者日众,后人称为“吴式太极拳”。近代学有大成者有吴图南、吴公义、吴公藻、吴英华、马岳梁、徐致一、文公远等人。吴式太极拳在国内外有相当影响。
        5、武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的创造者是河北永年人武禹襄(1812—1880),他原从同乡杨禄禅学太极拳,得其大概,后因事途经赵堡镇从师陈青萍学新架月余,备悉其法,次后又得王宗岳拳论,以理论运用实践,形成了身法严谨、姿势紧凑、动作舒缓、步法虚实分别、胸、腹在进退旋转中保持中正、动作虚实变换、以内气支配外形、出手不过足尖等特点。在国内较为著名。
        ①吴式太极拳廉让堂太极剑
        源流情况:武禹襄传李亦,传郝为真,传郝月如,传郝少如,传姚继祖、李锦藩,李锦藩传孙剑国。
        演变情况:由陇西强身剑演变而来。
        特点与理论: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
        代表人物:孙剑国、龙西剑。
        主要流传及分布地区:河北广平府。
        见1996年《武当》第10期。
       ②廉让堂秘传太极通杆
        源流情况:由武式太极李氏家族所创。
        特点与理论:杆较长,约一丈三尺左右。
        特技与练功法:练周身之力能够协调完整地运到某一处,渐而达至周一家,脚手相随。
        代表人物:孙剑国。
        ③廉让堂秘传太极滨杆
        特点与理论:与通杆相似,但杆稍短,长约七尺。
        代表人物:孙剑国。
        ④廉让堂秘传四杆
        源流情况:由武氏太极拳传人李亦、李启杆二兄弟于1861年研创。
        特点与理论:杆法身法严谨,劲路紧凑。对杆如同推手形状:杆接杆,人接人,劲接劲。
        特技与练功法:可作为太极推手辅助功。
        代表人物:孙剑国。
        主要流传及分布地区:河北永年。
        见1997年《武当》第2期。
        ⑤廉让堂秘传太极杆
        源流情况:由武氏太极拳传人李亦、李启杆二兄弟于1861年研创。
        特点与理论:杆走小圈,绕里圈。
        特技与练功法:有活筋络、养气血、强身心之功效。
        代表人物:孙剑国
        主要流传及分布地区:河北永年。
        ⑥廉让堂秘传太极二路杆
        源流情况:由武氏太极拳传人李亦、李启杆二兄弟于1861年研创。
        特点与理论:可单练,又可对练,还可两路交叉练习。
        特技与练功法:临敌应用,奥妙无穷,威力巨大,至高境界,杆接即可将对方发出很远,粘住对方使对方站立不稳脚步,受于牵使。
        代表人物:孙剑国。
        见1997年《武当》第4期。
        ⑦廉让堂秘传太极四刀
        源流情况:由武式太极拳传人李亦于1862年创。
        特点与理论:柔中寓刚、绵里裹针的一套集技击与于一体。
        代表人物:孙剑国。
        见1997年《武当》第6期。
        ⑧廉让堂秘传二路炮捶
        源流情况:由李亦、李启杆共同研创。
        特点与理论:刚柔相济,和合连贯。用外家拳动作招势,运内家拳劲路、劲法。身法连贯,劲法紧凑无隙,意到手到,劲到身动,快慢相兼,爆发力强。
        特技与练功法:为实战应用的对敌架,技击威力大。
        代表人物与继承人:孙建国。
        见1998年《武当》第1期。
        ⑨廉让堂太极拳
        源流情况:由李亦在武式太极拳拳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特点与理论:架子小巧紧凑,动作幅度小,严密无隙,身法中正,手高不过眉,远不过脚,两手为五花掌。
        特技与练功法: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达到精、气、神的和合圆融,高度统一,以实现强身健体,祛病疗疾,延年益寿的目的。
        代表人物:孙建国。
        见1998年《武当》第3期。
        ⑩武式太极刀
        特点与理论:内圈手是集内功、轻功、实战于一炉的传统功法。它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培元固体本,开发潜能。只问练法,不问打法,无中生有,以不变应万变。
        代表人物:翟维传
        见1999年《武当》第8期。
       6、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创造者是河北定县人孙禄堂(1861—1932)。禄堂精形意、八卦,民国初年从郝为真学武式太极拳,后又曾至武当山访师取经,遂融三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风格:进退相随,舒展圆活,动作灵敏,多以开合相接。其女孙剑云承其衣钵,在国内外广播桃李,影响很大。
      7、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的历史源流是和其他太极拳一脉相承的,其祖师都是张三丰。张三丰传云游道人,云游道人传山西王宗岳,王宗岳传河南温县蒋发,蒋发传陈沟陈氏先人陈长兴(1771—1853)(见杨澄甫1933年所著《太极拳体用全书·序》)。陈式太极拳具有短打型特点,有新老架之分。特点是其中保留了蒋发未传于本门太极拳之前陈氏原拳种的外家风格。陈氏另一派太极先师为陈青萍,师承关系上为:陈青萍—张彦—张宗禹—陈敬伯—张初臣—邢喜怀—蒋发—王宗岳—云游道人—张三丰。其特点架式小巧紧凑、动作缓慢、圈多复杂,不尚拙力。此派在温县赵堡所习,亦以赵堡为根据地向外流传,属于武当赵堡太极拳门派。
        8、李派太极拳
        李派太极拳为清末民初北方武林大师、太极拳名家李瑞东所创,溯源为张三丰—王宗岳—蒋发—陈长兴—杨禄禅—王兰亭—李端东。李后将武当太极拳南北派溶于一炉,形成李派太极绝技。李派太极当今在国内外均有传人。
        ①李派太极老三推
        源流情况:李派太极拳祖李瑞东所创。
        特点与理论:短小精炼,易学易练,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既有柔化刚发之手法,又有跑大趟子的身形步法。
        特技与练功法:于养生技击有很大益处。
        代表人物:陈庆国
        见1999年《武当》第2期。
        ②李派太极四门拳
        源流情况:由李瑞东先生创编。
        特点与理论:又名“炮捶”。以太极拳功理功法为基础,吸收了形意、八卦、通背之精华。
        代表人物:陈庆国。
        ③李派太极拳
        源流情况:包括五行捶与十三丹两套功法。
        特点与理论:“五行捶”以天人整体观为基础,循自然法则阴阳消长之理、八卦错综变化之义。,与五行之生克相推衍而成。“太极十三丹突出心法主导,强调神统意领,导气循经,强固内在,更以聚精、固气、凝神之生命能量或内丹因素为根本。
        代表人物:张绍堂、杜子宇。
        见2000年《武当》第4期。
        ④太极“十三硬架”
        源流情况:由杨班候传李瑞东的长子李伯英、三子李季英及李瑞东弟子项润田、承安和尚。
        特点与理论:以定势八法为依据、为基础,圆满中撑,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并化发劲并重,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互为其根,易学易懂,短小精悍,既可单操单练,可也连成套路一气呵成。
        特技与练功法:此系李派太极拳的基础套路,看似极重技击,实则养生与技击并重。
        代表人物:陈庆国
        见2001年《武当》第1期。
        ⑤李式太极五星锤精炼套路
        李式太极拳“五星锤”原式分为春夏秋冬四趟。为了使爱好者便于学习,尽快掌握,特编写了“精炼套路”共二十二式,并且增加了技击手法和图解,以及腧穴图谱,以便查找穴位。
        特点:此套动作舒展大方,造型美观,步法轻灵活泼,圆活洒脱,既有缠丝劲,又有爆发力,刚柔相济,可达到祛病、健身、技击之目的。
        代表人物:马金龙
      9、武当犹龙派太极拳
        武当犹龙派太极拳为清末武当道人培元尘所怀之技,是武当原始太极拳之一,后培将此技传李瑞东同学司星三,司传其外甥张振之,张传张鸿奎,王逸樵等人。至今在天津有流传,风格独特。
        ①犹龙太极
        源流情况:由武当山紫霄宫道师裴远臣传出。
        特点与理论:与陈、杨、吴、武、孙、赵堡太极拳有区别,其自身功法拳理独到,但以符合于普遍的太极拳理。
        特技与练功法:有祛病延年的健身作用,更有重大的技击作用。
        代表人物:陈庆国    张冠杰
      10、江南派太极拳
        源流情况:由明朝张松溪传于江南,后经甘凤池整理传与后世。
        特点与理论:拳法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步法是走奇踏中,平飞而去,一步七尺,两步一丈四。各势气势无不惊心动魄。被称为“野蛮太极”。
        代表人物:陈庆国。
        见1998年《武当》第9期。
      11、昆仑太极拳
        源流情况:传说是由武当张三丰所创,由后世新疆的一位叫堤克鲁*呼图克图的红教大活佛传给卫智立禅师,再传江正南、钟建华。
        特点与理论:是一种动静相间,刚柔相济的拳种,也是既练功又练拳的内家拳术。以八段锦、易筋经等内功锻炼为基础,以脱胎于它们,而成为一种独的内家拳术。既可以单独练习,又可与八段锦、易筋经、等同练,起到相互助益的功效。
        特技与练功法:对人的大脑中枢神经、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都有极好的调节作用。对治疗高血压、运动性损伤,以及配合药物治癌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代表人物:段智明    雷勇    邹帆。
        见2000年《武当》第2期。
      12、张祖意合太极拳
        源流:此太极拳又称太合太极拳。“太合”、“合义”乃为两地地名,当年张三丰祖师曾在这两地修行过,故而以地名取拳名。后人根据此拳内含真意的特征,称为“意合太极拳”,又因此拳始传自张三丰祖师,也称“张祖太极拳”。现在河北一带承传。
        代表人物:张兴洲。
        特点与理论:此套太极拳以意为主,内外兼修。它有三部练法,分脱胎、易筋、洗髓;五种功法,有坐、卧、站、行、动。
        坐调丹田之息,卧则守脐下之珠,站则筑基养气,行则借足于坦途,动则练养结合。它有内外五形十大练法: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练法共分三部:一、脱胎法;二、换骨易筋法;三、洗髓。
        13、顾式太极拳
        源流:该门太极拳今有几种称呼,有称“顾式太极拳”,有称“卢式太极拳”。称“顾式”者是认为,该派太极拳最早是由清朝早期一位名叫顾殿一的云游道长所传,故应称“顾式太极拳”。而称”卢式“者,主要为河北广平卢董村的卢氏后人,这样的称谓因为自顾殿一下传到第五代为卢董村之卢鸣金。卢鸣金不断出类拔萃,技艺超群,而且所传弟子甚多,影响波及数省,及今所称“顾式”者亦多源自卢式所传,而在卢董村至今薪传不断,卢氏后人自然要以“卢式”为称。
        见2005年《武当》第3期。
        ①顾式太极拳推手
        特点:四正手,不是两人正面相对,将掤捋挤按的划圈范围涵盖整个上身,而是两人侧面相对,将捋挤按划圈集中于一侧。
        大捋:到位的大捋练习,起落弹跃幅度非常大,要求仆步时虚腿的小腿肚贴地,并疾速蹬地弹起,动作勇猛快捷,手眼身法步合为一体,不是推而是打。蹿蹦跳跃,接手有声,噼噼啪啪如同散手,但又不失周身弹簧力,不丢不项粘黏连随跟之劲理。
        代表人物:刘登信
        14、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
        为使太极拳这一武当派五百年前奉献于社会的锻炼内容,在今天的社会中为增进人民的健康起到更大的作用,也更好地实现当年三丰祖师的愿望,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原24式简化太极拳进行剖析、升华,使之近于完善,并与国家全民健身的时代精神相合。特点:循经太极拳是活步太极拳,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以人为本,不被死的套路所限制。

所属类别: 信息之窗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返回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