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光临!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气功网 >> 中国功夫 >> 太极拳 >>

為什麼太极拳养生和技击功能会是一体练成的-吴汝华

浏览次数: 日期:2013-01-04 09:22

  钟文渊先生在他的《纵横太极》一书中说到:如果练了一辈子仍体会不到太极的,("技击")那可以说此人的太极拳一定有某种程度严重的漏洞,这种有漏洞的太极拳其实在健身的效果上是非常有限的。此论必定会引起某些人的不服及责疑,所以有必要将此作一个大概的说明!
  太极拳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拳种,大家都知道她是"不用力" 的,这是一个非常不得了的特点!
  先说不用力用什麼?有人说是用"意" ,其实"意" 只是一个代词,就像我们说某些人赚钱不用力用"脑" 子一样,(俗称"食脑"),就是用脑力代替体力 ,用意不用力也是这个意思,用脑子去寻找打拳不用力的办法!
  打太极拳不用力可以利用本身的重量,也就是地球的吸力;和重量的反弹,(也称作浮力),就此一点将太极拳与所有的拳种明明白白地分开了。
  人不用力,就是放鬆 ,现在很多人学,主要就是学放鬆,放鬆对人的健康是有很大好处的,这一点无需再多说,大家都知道的。但如果不去学习瑜伽人有机会放鬆吗?当然有了,人在沉睡时就是放鬆的,因此人体的很多机能都能在睡时都能得到修復,新陈代谢的工作也是在睡眠时做得最好。所以有时人病了不一定要吃药,睡一觉就好了,就是这道理。但是如果睡眠是最好的,那人就不必运动了,生命就不在於运动了,而在於睡觉了!
  太极拳也是运动,但她和普通的运动完全不一样,她是不能用力量去完成的一种运动,这样她才能将运动进行到身体的"裡面" 去,练拳时身体要像睡著时一样的鬆!
  但是运动时的放鬆比静止状态的放鬆要难上千倍,不过功效也要大上千倍,她可以修復在睡眠时无法修復的器官和机能。仅说排毒一事,现在常说到排毒两字, 什麼是毒?对人体来说,不需要的东西就是毒,放鬆的运动比放鬆的静止状态不知要排走多多少毒,能将人的身体打扫得干干静静,因此新陈代谢也会转快,各种损坏的器官都能修復好,人就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年轻!这才能称得上养生!
  再说技击,当人的身体在放鬆状态下"运动" ,她的体内就开始发生变化,体内的空间就產生了,"鬆" 假定是一个棉花的状态,那空就是棉花的空隙括大,这只有是在"鬆" 的状态下"运动"才能產生的,不动是不会產生的。当空间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时,你就像一个打足气的球,别人碰到你就会被弹出去,如果你练到这样的情形出现,也可以说是技击功能的初步显现!因此太极名家常会用发劲来向人显示内在的功夫,(可惜的是其中有些名家都不是体内的空间将人弹出,而只是一些技巧和力量而已。这是题外话。)
  再由於太极拳是放鬆了肌肉在运动,肌肉是"掛" 在骨架上,因此骨骼需要承受极大的负荷,久而久之骨骼就变得非常密实;还会渐渐粗壮。有粗壮的、非常密实的骨骼自然就能健步如飞,(所以老人家也能健步如飞)同时也因為是以骨骼為主的运动,无论是跑还是跳都不会受到肌肉的影响(肌肉和骨骼的运作速度不同,不能同时使用,否则慢的会拉慢快的。),手臂也同样如此,也有非常快的速度,在散打时能发挥非常凌厉的攻击,既有沉重的骨骼量,别人出一拳你又出三拳,以寡敌眾又何作為奇?
  (顺便说一句:太极推手并不是太极拳的武功部份,只是用以验证太极拳学得如何的方法。)
  因此太极拳养生和技击功能是一体练成的,都是依赖"鬆" 字练成的!绝不是分开去养生归养生练,技击归技击练。这一点请眾多学者切记切记!否则学一辈子太极拳却一辈子都在太极门外游荡,很可惜的!

学习太极拳,最重要是什麼? 2007.01.25
  答: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
  以下是摘自钟文渊先生的《纵横太极》,看看能否帮到你?
  (一)太极拳是一门高深的,除了健身的功能外,还有防身及技击的效果。有些人练一辈子太极拳,不敢推手、体会不到功夫,只好说是「练太极健身拳」,如果练了一辈子太极拳仍体会不到太极的功夫,那可以说此人的太极拳一定有某种程度严重的漏洞,这种有漏洞的太极拳其实在健身的效果上是非常有限的。
  (二)太极门派甚多,每一派都很好。能流传这麼久,一定有其存在的理由,门派的观念不要那麼重。其实各派都有高手,并不仅仅只有那一派才能出高手。
  (三)虽然每一派都有高手,但平庸者更多。所以比选一个门派更重要的任务是:找一位真正通彻太极拳的老师。
  (四)「推手」不是太极拳套的进阶,推手只是太极功夫印証的一种方法而已,如果把推手当成练太极功夫的要诀,日日苦推、夜夜苦思,那到头来,太极拳只会是一场空而已。
  在真正练出太极功夫之前,绝不可观摩其他的拳术。也就是「未入太极之门」前,不可以想要接触其他不同的拳术,因為如果这样,太极拳的内在心法很快会被其他拳术所入侵,终身难在太极拳上有成就。如果真要这样,不如就改学其他拳术吧!谁也没有规定一定非练太极拳不可啊。
  练太极拳最重要的在拳术的研究,拳套是终身都要练习的,而且还要细细的研究,体会每一个招式中全身的配合及招式之间的流动是非常重要的。
  在练拳时要全身一致,推手时也要全身一致。当两人推手时,对方就是你的老师,因為如果对方技巧高超,那刚好可以让你学习;如果对方死推、猛推、用力推、突发奇招那刚好提供你印証是否全身一致的机会,更要心怀感激;如果对方漏洞百出,那刚好让你有所警惕。不论何种情况,对方都在提供你训练的机会,心怀感激,你就不会一交手就想急著把对方推出去了。
  要知道「推手」只是互相磨练功夫,并非一定要争胜负。推手时的胜负有那麼重要吗?用力把对方推出去了就是功夫好吗?就是天下第一吗?与其用力把别人推出去而破坏本身的太极格体,不如想办法保持自己的太极格体在别人的狂风暴雨的猛攻下还能完整而不破散。
学会一套太极拳离"会太极拳"相差十万八千里! 2007.01.09
  到底是怎麼回事?
  这一定要搞清楚学太极拳倒底是在学什麼?就是一套拳吗?
  其实"学太极拳"四个字是一个泛称,就像小孩入学读书一样,我们习惯将上学称作"读书" ,但读书并不是就拿著一本书去"哇啦哇啦"地读,"读书"除了读,是要先认字,写字、理解、做实验。还要读很多很多不同的科目…写文章、思考、…,总体来说,读书的总的目的就是将一个孩子培养成一个懂道理的人及有用的人!
  学太极拳当然并非是就学一套太极拳,它的目的也是很清楚的:為了养生和技击。 起码古人是為了这个。现代人的目的可能是消磨时间;或自以為是地健身(其实是健不了什麼的,其功效并不好过普普通通的"散步",散步远比乱七八糟的太极拳健身得多。);或者去拿奖牌。
  以為学太极拳就是学打一套拳,然后每天打打当作运动,是对太极拳的天大的误会!
  学太极拳,是借助太极拳这一工具来达到养生和技击的效果!其目的是:
  太极拳的养生功效是八个字"脱胎换骨,返老还童" !
  技击攻效也是八个字:弱可胜强,年老不衰!
  而这种功效只能通过练太极拳的"特有" 方法去练太极拳才能练到。
  这个特有方法就是诸名的"用意不用力" 中的"不用力"三字。
  千万别误会,以為不用力就是软不拉塌地打拳。因為这种软不拉踏塌的也是用力的。
  不用力就是利用自身的"重量" 。拳架的运行是自身重量的流动。
  能"不用力"运动上几年,你的养生和武功就齐了。
  但这个"不用力" 太难了,如无一套正确的方法,是不可能练到的,尤其是青壮年。
  直至年老了,或是大病一场之后,真正没力了,那时才悟到什麼是"不用力" ,但已经来不及了,就算练出一些些功夫,也不足以和年轻的外家拳高手散打,就只好在臺上和自已的徒弟表演表演。
  在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有一句:观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此句说的当然不是推手或揉手,而是"散打" 。但耄耋是什麼年龄的人?是七、八十岁的人,七八十岁的人能和年轻的外家拳散打,这才是太极拳所练出来的武功!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老祖宗们留下的宝贵遗產,请学者和传播者千万珍惜 !不要再以讹传讹!!
  至於养生,那更是太极拳的"本行"了。我们现在给学生的信息中有一条是,学了太极拳,医生远离我!(做医生的朋友千万不要生气啊!)不但不用吃治疗性的药,连养生性的补药也不用吃!这才体现出太极拳的伟大之处!否则太极拳有什麼资格傲视群"拳"?成為世界上最多人练的一个拳种?

推手 2008.6.12
  推手是太极拳的一种非常重要练习方法,但它并不是在太极拳发源的时候就存在,而是后人创立出来的!
  而推手究竟是怎麼的一回事呢?一个人在推手的时候,他不是在"看",也不是在"想",而用身体的皮肤去感觉细"听"。推的时候甚至可以张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看,专心的去细察空气的流动,风拂拭衣服的触感,一一从听见的声音、皮肤的感觉去回应对方的动作,从而练习控制自己及控制对方的感觉,这就是太极拳自成一格的"推手" !
  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惟外面的人不知道的!
  一般来说,拳我们叫他外家拳,而"外家"的拳,是著重於肌肉力量的爆发力。如螂郎拳,永春拳等等,都是用力的。而一些内家拳,如形意拳、八卦掌等虽用的是内力,主要也是以肌筋所组成的劲力為主。
  惟独只有太极拳是不用力!
  有人会说:总是说太极是「用意不用力」,但是什麼叫作「不用力」呢?真把人家搞得很混乱了!
  说穿了,其实就是整个人放鬆了,沉了,空了,就比较能理解了!
  為什麼学太极拳要学推手呢?且看一段故事:
  "恰好端王出去打猎了,载治就叫端王的三个护卫:凌山(满族),吴全佑(蒙族),朱万春(汉族),陪他玩一会太极拳,结果载治一搭手,三个人却全都站立不稳。左摇右摆,东倒西歪,好不令人怀疑他们的拳脚功夫。"
  三个护卫练的都是硬梆梆的拳脚功夫,而载治就是一个练太极拳的人,当不用力的太极碰上了看似来势汹汹的拳脚,却是令「三个人却全都站立不稳。左摇右摆,东倒西歪」,当然不是说三个护卫的功夫真的很不济,而只是说明瞭不用力的太极比起花尽气力的拳脚功夫有著过之而无不及的威力。而当中的「搭手」就是推手,而要练习到「不用力」这个份儿,首先就要训练身体的听劲,慢慢的令身体对外界变得灵敏,才是太极的正途!
  练好推手之后,就要练散手了!

纵横太极钟文渊先生著重点摘要

◎序言一、师承林久惟先生。二、初学喜用力推手,渐无敌手,但没把握散打。三、第四年改用「不用力」推手,不得要领,不敢再推。四、六年间,专心练拳架。五、第十年,灵感闪过,胸腔变宽,体重由瘦弱至正常,「开始入门」。六、一个月变化期后,可高架不用力推手,立於不败之地,但无法推人。七、兼习鹤拳,但推手开始用力,决定放弃。八、专心练拳架,几年后,圈变小,渐渐懂劲。九、开始教拳。

◎第一篇  选择1.1  练太极的选择一、拳架為主,推手為副:以讨论拳架為主,并非针对招式讨论用法,而是研究「整体性」。    弄懂整体配合和招式流动,细细的练三年。瞭解内部肌肉的运作模式,进一步放鬆内部的肌肉。二、六年内完成太极柔体,再继续太极刚体。1.2  真正的功夫一、养生保健的功能。二、易筋换骨,改变身体结构。三、保护身体,復原力好。四、锻练「骨骼贯串、能量涌出」的强大爆发力。五、太极功夫从「站桩」开始、基础功夫、拳架修练、推手的应用。六、没有十年,难有所成。◎第二篇  初探2.1  太极站桩一、站桩是「立禪」,也是「太极静立球体」的练习。二、站桩姿势不宜过低,膝盖的铅垂线不宜超过脚大拇指。三、拳架是一种滚动的球体练习。四、站桩要达到「全身一致,骨骼撤散」的「柔体」境界。五、站桩时,脚的重心要落於涌泉穴。站桩是耐心毅力的磨练。六、站桩可加速人体新陈代谢、排毒、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强化身体。七、自在门学员每日必修。八、初学站桩就是「把全身肌肉放鬆」,之后「骨骼的感觉」就会慢慢出来。九、全身重量灌注在涌泉穴,待涌出清泉,即是入「太极之门」。2.2  规格一、鬆体规格:把全身力量放掉,放鬆肌肉及筋的拉力,完全「用意」来体会骨骼的重量来运作,    形成「骨骼重量的鬆体规格」,全身「绵裡包钢」。二、如何练成鬆体规格:Ⅰ、正确的拳架。Ⅱ、全身的肌肉及筋都要放鬆。Ⅲ、骨骼架正,只剩骨骼在练拳。 Ⅳ、细细的练三年,捨弃掉力量。2.3  鬆一、鬆:立身中正,骨架规格端正,力量放掉,全身不留拙力。二、软:立身不正,骨架歪斜,软弱无力。三、柔:能柔不一定能鬆;若把力量藏於筋内,刻意表现外表的柔,即是「假柔」。四、「柔」「软」的差别,在於是否立身中正,骨骼架正。五、「鬆」是内在,表现於外的拳路有「刚」「柔」两种形态。六、「鬆」是全身去除力量,以身体重量将骨架结合完整的一种体态。七、「柔体」球体大,当愈练愈小,转动弧度愈小,刚体渐显,最后球体结合成丹田一点,则「刚体」大成。八、刚柔一体,都是鬆的表现。真正的鬆,一定要从拳架中不断的练习才能获得。◎第三篇  入门3.1  开太极门之钥(一):寻找明师。3.2  开太极门之钥(二):太极球体规格初成,即是入太极之门。太极之钥:Ⅰ、无论那一套拳架,练拳时要注意是否全身一致;手、腰、脚的动态是否一致。Ⅱ、肌肉及筋都不见了,只剩下骨架练拳。Ⅲ、体会整体重量流动的感觉。Ⅳ、漫漫黑暗期,要坚持再坚持、觉悟力量不可恃、明师指导。3.3  论沾黏:沾黏不是劲,是推手的表现方式。一、双方「沾」在一起,即是「黏」的开始,此时两人的太极体要进行融合,若一方的太极体不完整,    运转过程中就会发生偏斜以致被弹开或被控制。    进行融合时,為破坏对方太极之体,会将本身的重量如丝般「黏」在对方身上,    使对方的运转因我方重量的黏附而滞碍,进而產生偏斜以致败势。二、沾黏除了是「被动」的不丢不顶之外,也要包含主动的攻击态势,使对方「不能丢也不能顶」。三、搭手时,要如「沾『水』的重量般」,轻轻的沾住对方;    「黏」不是用力抓住对方,而是将自己的重量一丝一丝的佈在对方身上。四、「沾」的要领:Ⅰ、心静,Ⅱ、放鬆,Ⅲ、全身一致,Ⅳ、不惧。五、「黏」的要领:Ⅰ、听劲,Ⅱ、捨己从人。3.4  推手一、推手不能用力,要利用听劲、化劲、发劲等技巧来推手。二、推手要配合拳架的练习,慢慢深入,依序而进。三、推手的目的:考验自己在外力的介入下,太极球体是否能运作自在。四、推手的阶段:Ⅰ、练体的外三合柔体阶段:练习听劲和化劲,引进落空,不可发劲推人。柔化并吸收对方的力。Ⅱ、练气的内三合刚体阶段:训练各种劲道的「拿与发」,主动攻击的训练。「掤」:球体的自主转动而遇外力时之反弹力及转化动作。「捋」:平转球体带开对方来力。「挤」:侵入对方格体而膨胀,将对方弹出。「按」:前滚球体而将重量灌入对方体内。「採」:后滚球体,吸对方的力量入海底。Ⅲ、练神的觉自在神明阶段:心的境界,无形无体,触肤即飞,对方茫然若失,精神恍惚不知所以。五、太极劲道是太极球体运作的状态,可衍生出千万种不同的劲道。六、推手时应有的心态:    Ⅰ、去除胜负,Ⅱ、去除恐惧,Ⅲ、虚心改错,Ⅳ检讨自己,Ⅴ、让身体去体会,不要预设攻守立场。

◎第四篇  刚柔4.1  「刚」与「柔」一、「柔」:在正确的拳架规格中,放鬆全身力量,细细的练习而形成太极圆球;    不论推手或盘拳,均能连绵不断,节节贯串的均匀运动,动作轻柔,圆转如意,「鬆体」外显為「柔」。二、「刚」:柔体练成后,盘拳速度渐渐加快,快慢自如,应用时弧度渐渐缩小,大小自在时,刚体渐成。 三、柔体走化,将来力化掉或吸入本体;刚体则是在体内快转一圈,螺旋式将力还给对方,    或是直接截断外力,立时顺其来力方向,直线还给对方。四、击入柔体:力被吸收或转化;击入刚体:力被破坏且反弹。五、刚柔一体;太极的刚是以「骨骼重量规格為主」,肌肉放的愈鬆,刚体愈完整。    太极刚被破可瞬间化柔,卸掉大部份的外力,可保身体不受伤害。六、自我反省:练拳时是否真的鬆了?有无拙力留在身上?拳架的流动是真的顺畅,还是刻意的表现柔?    立身中正?重量放落入涌泉?重心的移动正不正确?4.2  再论太极规格--同心圆一、对初学而言,太极拳不适合深究一招一式的用法,反而著重在招式的稳定度及拳架的流畅度,    如此才能练出太极格体。二、「手脚腰能配合一致」就是太极球体规格的初成:「一个以丹田為中心的同心圆球体」,丹田為中心,    腰為第一层的圆球,手脚為第二层的外圆;「同心圆」规格就是「週身一致」的规格。三、「一致」就是「腰到手就要到,腰转动的弧度较小,手转动的弧度较大,每一招式的手和腰,    都要同时到达定点。全身一致的要求时时都要注意并做到,这需要明师的从旁指导及纠正。四、手非手,全身是手:手不可以乱动,手的动态必是由腰来引动。手脚的动态要由腰来带动,    手脚只要乱动,腰的动态就会停滞而僵直。五、练拳要时时提醒自己,细细的练习,一招一式都要推究清楚,初学者可以练慢些,    仔细的思考手和腰的动态是否一致。六、外三合:手脚腰配合一致;内三合:肌筋骨配合一致;觉的层次:精气神配合一致。七、进入太极之门时,肉体的骨架规格就会自行调整成完整的架构。4.3  随风摆柳:是练习鬆柔及听劲的重要方法;    将身体完全鬆净,处於充满水的球体状态中,随著对方的力量伸缩舒展;随来力摆动,力去则身形归正。一、「掛」:听劲、沾、黏的总合体;随顺包容的工夫二、随风摆柳的要点:    Ⅰ、全身一致,Ⅱ、熟练沾黏,Ⅲ、听劲完全,Ⅳ、不惧;去胜负之心。4.4  缠丝劲(捲):以螺旋运动的方式来导引对方的力量,使其產生偏斜自缚而无法动弹,有太极擒拿手之称。一、太极功夫是渐进模式,无法越级学习。二、缠丝劲的学习要点:Ⅰ、听劲,Ⅱ、沾黏,Ⅲ、週身一致,Ⅳ、重量的流动感;缠丝劲=随风摆柳+重量黏附。三、缠丝劲全身都有,利用「沾」加「重量」使其偏移,不是用手用力去格开。四、最好的缠丝劲用法是让对方的拳直接攻击本体,再利用身体的缠丝劲瞬间捲断对方的来势,    实战用法须口传心授。五、缠丝劲是介於第一层柔体完成后,进入第二层刚体阶段的中间过渡劲道;柔中带刚,适合推手切磋。◎第五篇  意与劲5.1  太极内功:人体「骨骼锻鍊」「内臟强化」的功夫。一、练太极的所有动作都不能用力,要使四肢及内臟鬆开,以圆球体的离心力及向心力来领导整体动作。二、是「精神力」的修练;太极内功则是实体的锻鍊。三、肌肉放鬆以骨骼来运作后,附在骨骼内外的神经丛就能不被压迫而获得最大的伸展空间,    因此身体日益健康。四、太极内功的功能:Ⅰ、养生,Ⅱ、健身,Ⅲ、武术,Ⅳ、转化(学什麼运动像什麼运动)。五、如何锻鍊太极内功:「拳架」「站桩」「基础功夫」。六、练出太极内功的要领:Ⅰ、以骨為主,Ⅱ、全身一致;太极拳要旨不在「胜人」,而是「克己」。

5.2  论发劲一、一般「把人发出去」的发劲,是似按劲而非按劲的「推人劲」,不算真的「发劲」。二、劲道容易断裂在踝、膝、髖骨、腰、肩、肘、腕等处,因為无法传递完整,    所以容易形成肩、手用力推的现象。三、四正劲:掤、捋、挤、按Ⅰ、掤:掤劲為万劲之母,我将其称為「保护劲」,是保护本体的劲,不具伤害性。    全身如球,充气外撑的劲;来力碰到球体外层,自然被旋转带开,无法真正攻进本体之中。    掤劲佈於全身,若练不出来,即是太极球体初步结构尚未完成。因此,没有练出掤劲,不要想要发劲。Ⅱ、捋:捋不是「硬拉」,是让来力顺著太极球体的外缘滑过而自然跌出。    交手时以掤劲形成保护球体,来力时以后脚涌泉连脊椎至百会形成球的中心轴,轴心為丹田,    来力转动我方中心轴,其力自然被带开。    双手不是拉,仅是架住对方,使其顺著本体的轨道滑开,过程中不能和对方脱离。Ⅲ、挤:挤劲最重要的是前方的手,「挤」是压迫之意;    交手时双手掤开為球体,顺势侵入对方的格体中破坏之,使对方体势被我方球体张开成无可转圜的地步,    下压、上滚、正面、偏斜等方式破体皆可;前方的手负「破对方格体,逼迫对方」之责。    若前手不能破体,后手之箭不可射出,后手如箭,从丹田射出。    出手要稳,速度要快,形态尖锐的刺入对方的重心之中。Ⅳ、按:按劲不是推人劲。    「按」有「下压」之意,依其发出速度可分為「重量下压破体而发出」以及「重量拍落破体而发出」二种。    前者较慢,推手时先以十指尖接触对方灌入重量来破对方格体,再以双掌往下灌入全身重量,    此时会產生折叠点在对方腰椎处。因速度慢,对方腰椎受力后產生往后的弹力而自然弹出。    后者是推手时,直接将全身重量加上重心前移的加速度,从指尖至掌一气呵成快速的灌入对方的重心之处,    这是一种刚体的共振,有极大的破坏力,除了接触点的震伤外,折叠点的腰椎可能因反应不及而断裂,    对方不会弹出而是直接倒地。按劲的使用与本身刚体的完整度有关,愈完整破坏力愈大。四、四隅劲:採、列、肘、靠,极具杀伤力。Ⅰ、採:採是后滚牵引的球体运作,「海底针」是採劲的代表动作;    係指使用时让对方自然坠入海底,不可自拔。採劲绝不可用力拉扯,使用时之动力来自对方,    对方来推动我之太极球体而產生向下滚动的状况,牵引对方的运动方向,使其往下坠落海底之中。    我方不可用力抓拉,但可加速球体转动使其加速坠落。Ⅱ、列:「列」者裂也,是将对方格体撕裂的劲道,是斜转太极球体的运动模式。    「斜飞式」即為採、列之标準例,在快速斜转过程中,產生如刀裂之破坏力。Ⅲ、肘:分為常见的「横肘」及「立体肘」二种,肘要在鬆的状态下使用。    「横肘」如撞鐘,前手臂横直不握拳或虚握拳,上臂要放鬆,腰是摆动的动力来源,    锥尖即肘尖,撞出时本体要如旋转的圆锥体刺出。Ⅳ、靠:肩靠不是「肩撞」,内在能量的爆发点是丹田,小震盪开始往外扩散,盪到腰传到肩,    就会形成很大的能量,只要「靠」上对方,把能量传递给对方即可;传递速度快,对方会直接破体而受伤。

5.3  特殊劲Ⅰ、截劲:来力击出一半,将发未发之际,我方刚体向前截断,对方体内尚未发出之反弹力会将其弹开。Ⅱ、借劲:来力在我方刚体内转圈后再还给对方。Ⅲ、钻劲:又称「螺旋劲」;以丹田為中心,身体转圈產生动能传递出去,最后手臂旋转击出。Ⅳ、震劲:又称「抖擞劲」,為「万劲之父」;丹田旋转產生能量,透过旋转扩散,传递到刚体外缘,    形成很大的震盪能量。与其他劲道搭配,可產生加乘效果。Ⅴ、提劲:不是明显的劲,是内在格体完整的表现;两格体接触时,不完整者会被完整者拔根而略浮起,    此即是提劲,是刚体的自然表现,也是所有劲道的「前奏曲」。Ⅵ、特殊沾黏劲:将格体重量重重的沾黏在对方身上,是柔体的极致表现。身小对力大者特别有用;    「双脚离地」的全身重量加上「震劲」,会形成威力强大的「凌空劲」。5.4  论意一、意的三个层次:「专心」、「观照」、「神明」。专心:Ⅰ、专心练拳,Ⅱ、注意全身的整体性,「匀、轻、节节贯串」「一手一式上下相随」。关照:「用意」不是在控制动作,要超脱身体之外去体会拳架的流动感,「意」在半空,观照练拳。神明:「意」求「神明」,心灵修练之境界,举手投足皆太极,出神入化。二、「用意」的注意事项:Ⅰ、不要用意去控制呼吸Ⅱ、不要用意去假想敌人Ⅲ、不要刻意把拳架打得很柔Ⅳ、胜负之心的意念放掉◎第六篇  问答集一、太极的能量很多,其中之一是「奇妙的偏心轴能量」,百会沿脊椎至涌泉。    推手时我方中心轴被对方压迫形成偏心轴时,能量自蕴而生,来力愈大,偏心轴量愈大,    缠丝劲借由此一能量来运作。二、人人天生皆有太极拳,只是被自己的「力量及执著」所蒙蔽。太极拳法旨在让我们的肌肉放鬆。    「鬆」是肌肉完全不用力,只是掛在骨架上。三、太极要轻、空、全身虚空,将重量附在对方力量之上,与对方同体,进退完全搭合但接手重量不能改变。    沾黏对方的突点,即对方败势之处,使对方无法抽手,若硬抽手则「逢丢必打」,我方重量自会击其重心。四、「力之突点」即是「敷」,对方因用力而僵硬的破败点。毫无力之突点时,即是「空」。    每人力之突点皆不同,必须明师指正缺点。五、练太极不须兼学其他武术。六、能呼吸然后能灵活:太极是刚柔同体的拳术,形成刚体之后,就是伸缩自如的球体,就像会呼吸一般。

所属类别: 信息之窗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返回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