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光临!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气功网 >> 中国功夫 >> 太极拳 >>

武学之呼吸,关于稍节,五趾抓地

浏览次数: 日期:2013-01-04 09:22
武学之呼吸
    我不知道怎么会有一个呼吸随行的大问题,我的理解是:不是先人的套子就是先人论呼吸的时候说的是比较高级的层次却没有标注,这样来看,无论哪个结论对于学拳的学子们都是致命的大坎坷。
    我们武学,呼吸是剥离于正常状态的,是重塑的一种情形,其实我们整个身体都是重塑起来的,这个可以有个先知,自己可以有个比较。
    呼吸很重要,在武学决斗中,我们的体力肯定会造成呼吸的加快,而此时若不能剥离于身体,肯定会妨碍劲力的均衡大小,尤其是在瞬间发力状态下,呼吸的调控尤其重要,当然这是说法,在会者却是自然而然的情形了,不再考虑。
    可是我们许多的太极拳却刻意的讲究呼吸与动作的配合,简直是笑话了。
    呼吸是个大学问,这里来不及细数,以后做个撰述让大家知道,先提醒一下,打拳不要配合呼吸,把呼吸打乱,先以自然自如为宗旨,慢慢会了逆式呼吸后再有一个台阶上,那时方有境界。
    一家之谈,权当有个另类。
 
再论呼吸的真与假
 
先前笼统的说了一点呼吸的东西,不是很详细,现在补缀一下,以期对您有意义。
    关于呼吸,太极拳当中的叙述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很气人,其实不是,呼吸功的形成(注意是功非气),本身就是无序的,我的意思是:有配合动作练的,有打乱呼吸练的,都不错,事物都有两个方面,这是规律。
    有拳论云:在气则滞。这是说打拳不要在意呼吸,当然这里所指不全是呼吸。
    拳论又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屈蓄而有余。”(武禹襄《十三式行功心解》) 
    我们看拳论第一云,这是太极拳的一个最明显的练功方法,它只是说明打拳不要在意呼吸,没说要配合呼吸,这个要注意。
    我们看拳论第二云,这句话是递进式的语气,有第一步然后才有下一步,先人把呼吸说的很突出,不仅是注意的程度,而是运用的事情,可见呼吸的层次已经有些高档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里的呼吸对于初学没有意义,你看,练太极的很难有个极柔软,呼吸却是在极坚刚以后才有的事情(所以是功),这是层次,说到这里总有争论的:坚刚我就有,我力气很大,我不练你也没法子摆弄我,总有许多的人脸红脖子粗在较这个真,在说:力大就是坚刚。这时,不到的很尴尬没法子与他鉴别真假,不怕,您叫他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够极柔软呢?要不是,此坚刚非内家武学之坚刚也,较真也不行,什么法子?很简单,双盘打坐一试便知,虽然能够双盘不一定具有武学,可是具有内家武学可一定要能双盘不可,一家之言,不可当真,远了。
    这是太极拳练拳呼吸的步骤,一般为师者,总是看拳论练拳,不是真师承,所以,看东西不分次序层次,看了知道了一并加到身上去觉得才是正确。其实活脱就是那个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而已,果真穿了么?自骗自。
    很久,我看了许多的拳论指要,还真没发现哪个拳论明确指出打拳要配合呼吸的,我这里是说武学初步练法,也许我孤陋寡闻,请仔细者找来,我们一起分析学习,这样才是精进。
    练拳,都是要求呼吸平稳,因为平稳是心静的表现,所以呼吸要平稳。
    为何要心静?心静才可使注意力充斥指挥动作,心说开步,脚就动作,这就叫心动意领形合,如此才是大道。呼吸么?你管他作甚?
   “先在心,后在身。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武禹襄《十三式行功心解》)  
     这就是我们“平常”练拳,对于呼吸的正确要求,其实没有说呼吸啊,为何各人对呼吸这么重要啊.
    我知道了,都是前人的拳论作怪,我们自己自以为是的结果啊,因为,前人说过:呼吸能够与动作配合才是大道啊。
    拳论为证:“蓄为合,为吸,发为开,为呼”这不是动作与呼吸配合么?
    拳论又云:“行气如九曲珠”
    这又是为何啊,这不是自相矛盾么?其实不是,我说过,我们先人的拳论总是在描述武学的结果,很少来描述练法,描述的练法也不说武学的层次,所以我们就觉得难以理解了,我们世人说气就着相,自然就会想到呼吸之气,合为吸,合就是动作向内啊,开就是呼,开就是动作向外啊,这就配上了,再有呼吸之气怎么才能如九曲珠呢?就琢磨,,,,,,其实这是琢磨不出来的,根本与您琢磨的事情不是一个事情啊.
    现在,我说个对您有意义的说法,我们不管解释的结果是否与武学的那个最终结果全合,那与我们无意义,因为您有知道这个对错时,对与错对您来说就已经没有对错了,我说过,结果不是重要的,关键是看了博文,您练起来以后对您的武学有进步才是最重要的,我想这是我的目的也是您的追求。
    九曲珠,相传古代有得九曲宝珠的人﹐穿之不得﹐孔子教以涂脂于线﹐使蚁通之。此为说明穿珠之艰难,要玄妙慎微。
    其实拳论还有后一句话,那就是: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
    这样,您明白我的意思了么?我暂时想把这句话解释为练法,我要对您说的是,就是打拳的时候,不要留意呼吸,只专注动作,要是猛然想起来,那呼吸就要平稳,像穿九曲珠子一样平心静气,不可心浮气躁,气息要稳而又温。这是太极拳的“一般练法”,虽是一般,可是对于痴迷呼吸的修炼者我觉得还是很有效的。此为“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
    至于那个“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蓄为合,为吸,发为开,为呼”的深切含义,确切说是武学的高级结果,我说了也是白说。并且“蓄为合,为吸,发为开,为呼”当中有一个正规真正的传承法则,与大家想当然的想法是格格不入的,是那个真正的须口授才能知道的事情,我想这个口授在拳界应该是密不透风的,也是知之甚少的事情。这个您要知道。大师实在是少儿又少啊。
    还是稍微一说吧,以下是闲谈,您看看,看了就是看了,别琢磨、那样不好,是真的不好,我总是说您不要把结果当成练法,那样无意义而且还有弊端,要想在身体上知道我说的这些,您只看前面的就行,提气是为了提高人体的重心;屏气是帮助人体收紧;呼气是为了换气与放松身体,为下一个动作做准备,这是基本观念。
    在我们武学练习的过程中,一些学者,忽略了呼吸,只会模仿外在,而没有把内与外、心与形、气与身统一起来。照此发展,武学就成了四肢运动、动作的堆积。反之,将呼吸完美地处理在动作中,便会发现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变得流畅而富有伸缩张力。这样,呼吸就会作为外部姿态的某种推动力,来达到我们的打击或是四两拨千斤的目的,这里有个注意:就是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问题,您知道我们的呼吸么?我来细说一下大概,您也许就明白一点了。
    (1)肺部扩张,自然会主动带动肌肉做运动,这是心动运动,肺部运动的自然必然运动,谁也规避不了。不动可以么?可以,憋死了事,当然有憋不死的,那又是一个层次。不说,不然没完没了。
    (2)我们走架因为肢体要做形状的动作,就是做单鞭或是大捋自然会有肌肉筋腱做运动来完成外形的形成,这里又有了一系列的运动。
     如此,矛盾就来了,就产生了冲撞,您可以说:笑话!这有什么联系啊,扯淡,我无话说,我奉劝有这种想法的您别看我写的东西,不搭界。那么,我们继续,呼吸动作与肢体动作产生的不一起做功的冲撞,在这里,我们武学就是在想这个融入的法子,就是必须使呼吸扩展带动的被动肌肉运动纳入到肢体运动当中,达到一起动作,如此,方是整体,即呼吸就是肌肉的整体,肌肉反过来可以配合控制呼吸,此为,发人就是“哼哈”二气。所以,“力”的形态,实际上都是由呼吸控制的。“力”通过呼吸来展示,呼吸又顺“力”而来。拳架的动作讲究气平、气匀、气稳,以求意稳、心稳、劲达。同时还讲究力发于腰而达于梢(肢体末端),内心呼吸的感觉必须从身体的中段开始一直贯穿到指尖、脚尖。几乎每个动作都体现了呼吸与动作的关系及其运用呼吸的规律。
    ①刚劲:力量强,幅度大,时间短。气比较饱满地在身体中短时间有力地控制和运用②脆劲:力度一般,爆发力稍次于刚,气是短促的快呼快吸,具有明快洒脱之感;③寸劲:力度弱,幅度小,是稍慢的吸气一瞬间的呼气,富有弹性,小巧玲珑;④韧劲:含刚于柔中,呼吸的速度稍慢,比较饱满有控制地在身体每一块肌肉中运用,柔中带刚之劲;⑤柔劲:舒缓有序,呼吸如丝,有控制地连绵延长,行如流水,轻松自如。
    好了,先说这些,如果您的身体能真正读懂我写的这些,什么行气九曲珠,就会有所释然了。这时,我想您对“这”与“那”的区别肯定会怡然一笑。
    呼吸是最平常的,又是神秘多变的,它与武学的关系犹如鱼与水、树与土,是缺一不可的。
    此篇撰文是专为“一般太极拳”练法的好学者而设,虽是一般,也是真言,至于腹部呼吸,您打拳的时候不要想它,闲暇的时候可以坐着学着玩玩,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练的,我只是玩着玩着就会了,所以,家师也就没有教,所以我就不知真传的方法,只能这样了。
    可是,玩玩也能会,可见还不是很难。会了也只是会了,不懂呼吸还是没有意义,不过,到时就能用的上,也很好。
关于稍节
 
拳好练,稍节难达,有句老话:五指钢针说的就是稍节。
    当年,孙存周伸一指令大力士左右为难,这就叫五指钢针,过去古谱中“毛发如戟生钩”也是稍节的事情。
    学拳练太极的要想达到稍节功夫老师要放话才可有个稍节,这个少而又少了,非真传不可有,可是,这里还有一个好笑,就是有时师父怎么诚心诚意的真传也是惘然,很简单,老师也没有。
    这是痴迷学拳的悲哀,练太极的大多都是如此。
    这里我们不得不说句无可奈何的话,缘分啊。
    现在好了,科技使我们都有了好缘分,要想学点东西比起过去可以说坐着火箭还多余,可是,林子大了,鸟就多,我说的是假大师太多,但是这个没有什么可怕的,多看多比,时间长了您就知道哪是真的那是假的,这样,只要心诚好学,终究您会得到。
    我说的这个得到是有所区别的,不然没有说的必要性,十年二十年的艰苦卓绝在这个社会已经太慢,什么都要跟上时代,因为落后是会淘汰的。
    这里,我没有一点贬斥哪一个拳法的意思,太极是伟大的,它的伟大之处就是无所不容,既然这样,有个慢肯定就会有个快,有个静肯定就会有个动,法本无法才是大法。
    当然规矩是第一要素,就是“度”的把握,这个是万万不可丢掉的。
    “度”与“法”是兄弟,一个是矛盾的对立,一个是进取的道路,相依相偎,可是,存在的价值不同。
    都是变化的,不可执迷不悟。
    都说‘传统’好,这个“好”字却不是老牛拉破车,它是指我们先人博大智慧的代名词,这个要知道。
    太极十年不出门实在是个障眼法,这个十年不是传统,这是桎梏,据说孙存周出道也仅是20岁左右,无可匹敌,这样我们打个八折,说三十总该可以吧,可见,太极十年不出门有些猫腻,别说拳不一样,那是说给外行听的,拳都是内家拳,分个123那是区别了一个“法”,结果都是一个八种劲道在里边。
    拳是年轻人的天地,看现在老龄化的内家拳实在是有些悲哀,现在的内家拳好像没有五十岁不会有功夫的样子,我的意思是:年轻也可以有很好的内家拳,只是练拳的法度没掌握。
    练拳的自己要学会思考,这才是发展,教拳的也要学着思考,这才是传承,我们不叫责任,我们说真心。
    武学是民族的,自己有了自己耍,站了一圈看客在叫好,那不是武学,那是天桥上的卖艺人。
 
"五趾抓地"的谜团
 
很久没写东西给大家了,很多原因,忙!算是第一个.交代一下,请个原谅.
    动桩的东西,正在受到好学勤奋的一些反馈,初见端倪,所以,这段时间我就不会望深里进步了.多了无意义,会教你形成走马观花的花花公子,不好,记起先前,家师一见我们毛头毛脑的样子就断喝:急些什么,该嘛还嘛.很明显,一步步方为踏实.
    说说"五指抓地"
    这是关于稍节的事情,很叫人费解,五指抓地,是脚,是地,当然,还有五指钢针,那是天.这是对立同步的,说脚就说了手,说手就一定会有脚,是对立却是一体的,这叫福祸两依.
    拳论对这个稍节,描述的不是太多,五指抓地算一个,五指钢针算一个,还有一个毛发如戟生钩.都是说的样子,是个结果.
    这就热闹了,练太极的不是有个松么,可是这个五指抓地怎么回事啊,驴唇不对马嘴啊,费解.
    有的在打拳的时候想做却怎么也做不到一个五指抓地,于是就在站桩时加上了,自以为:哈,就是这样,我见过有说,因为练这个五指抓地有把脚趾练变形了的,简直是胡闹台,真正的内家拳是矫正您因为阴阳不均而招致错误的身形的,没听说反而有致畸形的,有者,谬也.这很重要,我看过许多练太极拳的,有些练得右侧大筋突出,左侧脸部不匀,可是还是不自知,这里我告诫:在您没有真正的名师指导之前,千万别坚定自己就是对的.先人的一再强调:松字,松就是避免一切错误的保证啊,尽管它不是完美的最好的武学之路,可是它是在没有真正的名师到来之前最好的内家拳之路,松是什么,就是一点力也没有啊,什么顶头悬,什么如履薄冰,都放下才是.
    上面是说给大众听得,不是武学,我不赞成,但是最起码在您没有认可我之前,这样做不致使您走邪,也许,当您再想起我之后再想试试我的理论时,也不至于叫我无能为力啊.您可以不相信我,可是有句老话您要有点注意:学拳容易改拳难啊.这个要记住.
    五指抓地是个层次,在太极当中他的层次似乎很高了,就是在形意中也是有很深的功底了,就是先人说的那个见人就想往上贴,不抓地要飞的啊.好像是玩笑话,其实很形象.
    这样看来,不知道自己的练法到底是对是错的时候,您非要用这个五指抓地来练这个五指抓地,我想那是越来越远啊,南辕百辙听说过么.就这样.

所属类别: 信息之窗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返回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