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光临!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气功网 >> 中国功夫 >> 太极拳 >>

田秋茂直播问答

浏览次数: 日期:2013-03-08 21:10
关于的起源   1. 关于的起源问题有多种说法,您认为哪一种最符合实际?   答:关于拳的起源,唐豪与顾留馨老师已考证的十分清楚,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拳起源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创始人是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   所谓张三丰造拳说,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后人的杜撰。“明史”和“太和山志”(太和山即山)都没有张三丰会练拳的记载。1723年汪锡龄编的《三丰全书》和1844年李函虚编的《三丰全书》都还未捏造出张三丰会拳术。后人以讹传讹十分可笑。   所谓王宗岳传蒋发说也是十分荒谬的。蒋发大约是明末人,应生活于1644年前后。而王宗岳为乾隆时人,1791年在洛阳,1795年在开封教书(见王宗岳《阴符枪谱》佚名代序),编造这样的谎言只能骗一些无知的人。
  2. 北京陈式太极拳的发展情况?   答:北京陈式太极拳自1928年陈发科前辈来北京传拳以后,其许多弟子在北京为传播陈氏太极拳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如:雷慕尼、田秀臣、冯志强、陈照奎等老师。在这些老师的努力下,陈氏太极拳在北京得到极大的普及,1983年还成立了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目前,北京的各大公园都有陈氏太极拳的习练者。
  3. 有多少种陈氏太极拳?   答:陈氏太极拳自陈王廷创拳以来,共有太极套路五路,炮捶一路以及长拳108式等。传至14世陈长兴,由博返约,只练习陈式一、二路,即现在的陈氏一、二路,被称为老架,亦叫大架。另外,与陈长兴同时人陈有本创造了新架,亦叫小架,动作小巧紧凑。现在西安多有习练者。其代表人物为19世纪的陈立清,著有《陈氏小架》一书。陈发科来北京以后,教的就是老架74式。其早期传人陈照丕(字继甫)、陈照旭、洪均生、杨易辰等皆习此。(陈照丕于1936年著有《陈氏太极拳汇宗》一书即是老架74式)其后,陈发科前辈在多年教学实践和自身体认中,在74式基础上又增加了三个式子,即:三换掌、退步压肘、中盘。这三个式子在整趟架子中共重复出现两次。另外,新增加三个名称,披身锤后加背折靠,玉女穿梭前加双震脚,金钢倒锥后增加一个收式的名称。因此,在1963年出版的《陈氏太极拳》一书,一路就成了83式。其实,83式和74式原本就是一个套路,都是陈发科前辈所传。可以这样说,当今之世,凡练陈式老架者,大多是陈发科前辈所传授下来的套路。陈发科前辈是陈氏太极拳近代的集大成者,是今人的楷模。
  4. 为什么都是陈氏太极拳,有些看起来区别特别大?
  关于站桩   5. 太极拳站桩的主要方法有几种?一个人练几种?
  6. 站桩时应注意的问题?一次站多长时间?
  7. 打太极拳是否一定要站桩?   答:(答5、6、7问)站桩是太极拳的基本功之一,主要分桩与技击桩两大类。技击桩中又有动桩、静桩之分,站法很多,但不论何种站桩,其根本目的在于使桩步稳定,达到脚下生根的效果。站桩时间太短,效果较差;时间太长,对身体不利。我认为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短可3-5分钟,但不可超过20分钟。60年代初,冯志强老师曾教我在公共汽车上站桩,以很快达到桩步稳定,我个人觉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练太极拳不一定非站桩不可,多练拳也可以达到桩步稳定的效果。
  练法和健康问题   练习中的某些问题   8. 金钢倒锥的正确练法?经常震脚会不会影响健康?   答:金钢倒锥正确练法应该是:1、右脚直击下落2、全脚掌着地3、沉气震脚4、适度震脚。达到以上要求,不会影响健康,反而能达到振奋精神的作用。
  9. 陈式太极拳与其他太极拳的最大区别在哪里?
  答:陈式太极拳与其他太极拳的最大的区别也就是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螺旋缠绕、松活弹抖。     10. 怎样练好缠丝劲?    答:陈氏太极拳的运动形式是螺旋形的,在练拳时要多加注意。另外,平时可多做一些单式螺旋的练习。其次,在推手时运用螺旋力化劲和发劲,练习得多了,则功到自然成。
  11. 打拳时怎样配合呼吸?
  答:呼吸即吐纳,是陈王廷造拳时吸取的重要内容之一。初学者应力求自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呼吸应与动作相随。田秀臣老师在练拳时即吐气发声,并说陈发科前辈也是如此,大概为哼、哈、咳、吸、嘘、吹。一般来说,发劲时呼气,定式时吐气沉气,弹抖劲时有哼、哈之声。   12. 有人打拳后膝盖疼痛是怎么回事?应怎样预防?
  答:有的同志腿部肌肉不发达,同时盘架子较低,使膝部骨骼造成损害,所以疼痛。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姿势的高低。拳是为人服务的,练拳应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酌情调整,但高不可直腿,低不可荡裆。   13. 每天练多长时间合适?
  答:因人而异,因需而异。以身体能承受,练完应感觉舒服,精神焕发。

所属类别: 信息之窗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返回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