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光临!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气功网 >> 中国功夫 >> 太极拳 >>

武式太极拳背丝扣演练法

浏览次数: 日期:2013-07-23 18:28

    霍梦魁所传武式为李启轩所传拳架,由李启轩之孙李福荫传于霍梦魁。此拳每势均以“擎、引、松、放”四字为宗旨,要求练就“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发放,充分体现了武禹襄创拳的初衷。

    武禹襄在创武式之前,曾赴赵堡镇向陈清平学习赵堡拳。因此,武式拳除上述特点之外,也体现了赵堡太极拳的拳理和背丝扣的演练方法。霍梦魁所传武式太极拳的两手的运行,都按背丝扣的方法演练,96个势子,势势如此。可以说,武式太极拳继承和发展了赵堡太极拳拳理和背丝扣的演练方法。

    霍梦魁先师(1889~1962年)于1953年到沈阳传授武式太极拳。冯景春老师于1954年拜霍梦魁为师,学练武式太极拳,至今已50年。武式太极拳“阴阳欲分分又合”的内功演练方法,使冯老师受益匪浅,虽已是76岁高龄,仍然身轻体健;与年青人交手,仍可发人于丈外。因此,挖掘整理这一优秀拳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武式太极拳特点可归纳如下:

    引进落空合即出,
    擎引松放有一吞。
    上下相随腰抽絷,
    逢引必撤进必跟。
    松开我劲勿使屈,
    阴阳欲分分又合。

    赵堡太极拳源于道家,后传至王宗岳,王宗岳又传蒋发(1574~1655年),蒋发又传至赵堡镇,至陈清平第七代。赵堡拳第九代传人杜元化,于1935年在其《太极拳正宗》一书中,简述了背丝扣的概念和64势背丝扣图示。赵堡太极拳的拳理和背丝扣演练方法,依据于来知德太极图。

    来知德(1525~1604年)号瞿唐,是明代著名理学家。他曾远客万县,于翠竹溪水深山中,潜研《易经》,悟道修炼达29年,后于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完成世称绝学的《周易集注》。在《周易集注》中,他绘制了“来瞿唐先生圆图”(右图),后人称为“来氏太极图”。此图依照“主宰者理、对待者数、流行者气”而绘之,蕴涵天地万物的演化之理。

    近年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越来越深,观测到的我们所在的银河系的形状极像来氏太极图的形状。来氏太极图的中心圆圈为太极之本体,内存先天一气,对应着银河系的“核心”。根据老子《道德经》来解释,此“核心”为先于天地之前而生,由“道生一”而得,进而变化出后天阴阳,即“一生二”。银河系有两条“螺旋线臂”,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在其中一条线臂的外端三分之二处,正暗合老子所说“二生三,三生万物”。科学家对银河系的形成作了类似于图A的描述,从中可见太极本体先旋转成椭圆球体,而后从无极而有极,再从有极分成阴阳,形成“螺旋线臂”,从而构成类似于来氏太极图的形状。

    道家认为人身即为一小宇宙,黄帝《阴符经》也认为“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演练太极拳时,两只手臂极像银河系的螺旋线臂,人体的“核心”就是身体中的太极本体——中丹田。中丹田位于脐内与命门之间内存先天一气。来氏图的中间一线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也表示天、地、人一气贯通。来氏太极图和“主宰者理、对待者数、流行者气”是赵堡太极拳的理论依据,“背丝扣”即源于来氏太极图。

    太极拳从无极起势,在图B一1中以虚线圆表示。在人体内,丹田中的先天一气也是无极的,以无边界的淡灰色圆形图表示于图B一2中。

    怎样从无极到有极呢?即意念内气从“降宫”降入丹田,此时阳气下降,肾之阴气必从下而上,此为无极而有极。于是,丹田之中,太极缘起(图B一3,B一4)。丹田气的运转将产生阴阳两条“螺旋线臂”,如图B一5中黑色、灰色线所示,此即来氏太极图之意,中心深色圆圈代表太极本体,即丹田先天一气。练拳时,丹田运转带动左右两手,分别沿阴阳螺旋线运行,此为“先天引后天”。由此,赵堡太极“背丝扣”可定义如下:“背丝扣”即来知德太极图,“背丝”为其中两条相反的螺旋线,“扣”即两条螺旋线扣于太极本体上。

 

武式太极拳背丝扣演练法

来知德太极图(上图)

武式太极拳背丝扣演练法

武式太极拳背丝扣演练法

图A:银河系的形成过程

    背丝扣的演练分后天背丝扣和先天背丝扣。后天背丝扣以两臂运转带动太极本体运转,此为太极拳的初层功夫;先天背丝扣以太极本体运转带动肢体运转,此为太极拳中层功夫。

    背丝扣的演练方法如图C所示。将图B一5中的来氏太极图从中间分开,可得到三种背丝扣的基本形式,即
“s”形、“c”形和“cs”形,分别表示于图c—l、c一2、c一3中。其中黑色、灰色线分别代表左手、右手运动路线,黑色为阳、为实;灰色为阴、为虚。反向演练亦然。

    “s”形(图c一2)是赵堡和武式太极拳主要的演练方法。太极拳初级阶段,以“后天引先天”,即意想两手之间环抱着一个丹田大小的气球,可称为“外丹田”(直径20~30厘米)。如“手挥琵琶”一势中,右手沿黑线背丝运转,左手沿灰线背丝运转,以带动外丹田运转,必同时引动内丹田运转,此即以“后天引先天”。武式太极拳的起势、单鞭、白鹤亮翅、懒扎衣、手挥琵琶、闪通背、撇身捶、玉女穿梭、野马分鬃、云手及鸳鸯脚等等,均以“S”形背丝扣演练,并带动内丹田运转。

武式太极拳背丝扣演练法

图B:1 无极;2 中丹田;3、4 阴阳实分;5 来氏太极图

    “c”形背丝扣(图c—1)的源头仍是太极本体。在练拳时,是左右手以内丹田为源头,右手作反“c”形、左手作正“C”形弧线运转,并带动内丹田运转,如“六封匹闭”等动作。

    “CS”形背丝扣(图c一3),是右手作“C”形、左手作“s”形运转(或反之)。武式太极拳的搂膝拗步、倒撵猴、搂膝打掌、抱虎归山等,都是以“cs”形两手的运转带动内丹田运转。

武式太极拳背丝扣演练法

图C:三种背丝扣形式:1 C型;2 S型;3 CS型

    进人中级阶段,已可打开“玄关”一窍,内外丹田相合,此时内丹田运转带动肢体运转,进入先天背丝扣的练练。

    在两人交手中,背丝扣的应用非常重要。现以图D“s”形背丝扣为例,简述其原理。武式太极拳特点是“阴阳欲分分又合”,在未感觉对方来力前,周身处于“太极一气”之中,不分阴阳,即“对待者数”之妙。通过中间圆圈“流行者气”感知对方来力后,自然分阴阳。如对方由全阴转全阳,以两手擒拿我右臂(即由坤卦转乾卦),我则从坤卦经艮卦、巽卦转乾卦,以虚引其力和松肩沉肘,化而蓄之,并由阴转阳,还其力,将对方发出。

    现将赵堡和武式太极拳背丝扣的原理和演练方法,写成歌诀如下:

       太极拳道

    来氏太极拳之理,
    一线贯通天人地。
    太极本体先天气,
    分而阴阳后天体。
    对待者数妙在一,
    流行者气窍在中。
    法演先天背丝扣,
    道肇生化变无穷。  

武式太极拳背丝扣演练法

图D:S型八卦背丝扣 

所属类别: 信息之窗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返回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