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器晚成的杨澄甫
-
- 2013-02-11 09:57:56
-
概要:
一、大器晚成 太极宗师杨澄甫,字兆清,1883年生于北京,其祖父杨露禅、伯父杨班侯、父亲杨健侯均为太极名家。 澄甫公幼年随父学拳。健侯公性情温和,回忆早年练功之苦,对于爱子澄甫不忍管束过严。澄甫公每日到拳场练功,拳剑刀枪、推手散手,虽然均合乎杨家详细>>
太极拳论中有"迈步如猫行"之说,然而笔者常见到不少太极拳爱好者在练习时出步,迈步滞重。缺乏轻灵松沉,不能达到"迈步如猫行"的效果,虽练功多年,仍不得其法,有感而发。笔者根据恩师贺洪明(李雅轩的嫡传弟子)的传授及自己多年习拳的体会,在此抛砖引玉,与详细>>
郑曼青髯号玉井山人,籍浙东永嘉,弱冠任北京都文艺术两大学诗画教授,曾任华冈文化学院教授及国大代表。早岁以身体羸弱从杨师学太极拳,陈师伯微明谓「得澄甫师口授秘奥,他人所未闻也」。历任黄埔军官学校教官及南省国术馆馆长,在美国创立时中学社宣扬文艺详细>>
太极内功是太极拳和气功相结合修炼的能增强太极拳技击和产生鼓荡能力的一种方法,不同的练功阶段需要不同的练功方法并配合不同的呼吸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五种呼吸方法辉给你的太极拳修炼带来一想不到的收获。1、自然呼吸法适用于太极拳的初级习练者。结合详细>>
现在社会上练杨式太极拳普遍存在的现象首先是“形”的问题,我说的“形”,不是龙生九子、子子不同的“形”,而是“身、眼、手、法、步”的问题。先辈教诲,练太极拳需从“松柔入手,积柔成刚”、“用意不用力”,许多人误练成“弓背猫腰”、“缩头缩脚”,详细>>
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原是心意拳所创造的武术术语,由於内三合的理论,能够明确地标示出所有内家拳的训练进程,现在已被具有相同性质的太极拳和八卦掌所引用,并且作為内家拳训练的典范模式。内三合的理论,对内家武术的训练定位,有详细>>
笔者从去年九月号起,逐期研读了《武魂》上连载的《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获益良多。尤其令我兴奋不已的是,我习拳五十多年,有幸接触过众多武术名家,在向他们学拳、请益的过程中,耳闻目睹领悟的一些东西,没想到竞在研读中得到了印证,且还有所丰富详细>>
我是太极拳爱好者,退休后到潍坊老年大学学习太极拳,经过数年苦练对形、气、神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呼吸与动作配合也有了肤浅的体验。今借《少林与太极》一角写出来,作为对老师传授功理、功法的汇报,并供老年同学练拳时参考。 练拳与呼吸是统一的,呼吸是练详细>>
清季王宗岳先生《太极拳论》的学术思想源于宋儒周敦颐(1017年~1073年)之《太极图说》,以阴阳为体,以刚柔为用,尚未脱离周氏《太极图说》之用语。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体会之不同,武派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先生(1812年~1880年)在《十三势说略》中...详细>>
一、太极拳发明的源流 有人说太极拳发明于张三丰.这是毫无根据的,请问张三丰是何时何代人?是何省何县何村人?他的子孙们叫什么名字?在社会上何人练的是张三丰发明的太极拳?据我所知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拳只有四大家:即陈,杨,吴,孙式. 陈式太极拳发明于洪武七详细>>